.:.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从古至今,太阳的运动规律没有变,人心人性没有变,人与人的关系没有变,社会的本质也没有变
本頁主題: 从古至今,太阳的运动规律没有变,人心人性没有变,人与人的关系没有变,社会的本质也没有变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稻上飞黑白猫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2640
威望:423 點
金錢:95 USD
貢獻:42530 點
註冊:2022-04-10

从古至今,太阳的运动规律没有变,人心人性没有变,人与人的关系没有变,社会的本质也没有变

从古至今,社会的本质究竟变过没有?

太阳月亮的运动规律没有变,人心人性没有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变。

社会的主人从来没有变,统治的思想没有变,底层人民和上层关系没有变。

前文:
中国人自古以来对成为“公家人”有着强烈的执念,所谓升官发财,封妻荫子,光宗耀祖,经世济民,这是在儒家思想下,所有人的终极追求!

也只有如此,才能称之为有出息,别人才会说你家的祖坟“冒青烟”了。

因为在这片土地上,从古至今的统治者都只有一种人:地主。

在古代这些人拥有土地,房子,店铺;当然现在还包括,矿产(如石油,金属矿等),当然还有电力,水务等而且还掌握着金融工具。

历朝历代中,成为“官家,公人”后,就会拥有政治和经济上的双重特权,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免赋税徭役,不用当差纳粮。

通过这些特权就更容易获得土地财富,想想明朝徐阁老的几万顷良田,其他人就算没有拥有如此多的土地,也拥有了这些资源的利益分配权和社会公共资源的支配权。

自宋到明清,长期以来资本主义都只是萌芽,即使到了清末民国也不过是附庸,我们的文化土壤和庙堂智慧注定资本只能是统治者的工具。

即使现在很多企业家思想里流的还是封建的血,做的还是地主的事。因为他们也看透了一点,那些资本家的财富都是纸面的财富,随时可能被洗劫一空。而他们自己依然还是那个尿壶,用完了自然也不可避免地被踢回床底下。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人必须在天亮前,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转移到海外的原因。

毕竟已经是几辈子衣食无忧,哪管什么洪水滔天。

放眼五千年,只有权力才有自由,权力大有权力大的自由,权力小有小的自由,没有权力就没有自由,财富也只是附庸。

翻尽历史,小说戏剧,发现:

原来人人皆是宋江,担心成为孔乙己的宋江。而心中住着一个儒家,一个道家,还有一个是土匪。

注:本文过于现实,在古更在今,请阅读之前做好心理建设;这篇万字长文也必定能帮你从历史中解开当下的迷茫。

一.

历史的土壤中孕育的五种智慧

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也衍生出了五种智慧。

首先是庙堂智慧,其次是投资智慧,然后是衙门智慧,最后是江湖智慧和书生智慧。


1-关于庙堂智慧,看的是人性和利益,是权衡之术。

历史上的推恩令,二桃杀三士等无解阳谋,再有杯酒释兵权,以及诸多君主的权谋,制衡之术早已登峰造极。

还有那些来自顶层对底层的设计,比如法家的驭民五术:愚民以统一思想,使其唯命是从;弱民以防其有变,治国之道,务在弱民;疲民以耗其力,无暇他事;以阶层辱民,使其活在社会的符号下,或在恐惧氛围中;最终是贫民,通过巧取豪夺而剥夺其余财。若五者不灵,则杀之。

除此之外,还有外交的纵横捭阖,合纵连横,军事上的战略目标等等,绝对是古人的智慧巅峰。因为它真正悟透了人性和利益。

就像《孙子兵法》中所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兵者是死生之地,庙堂更是如此,杀伐果断是容不得半点的妇人之仁的。

在这种智慧下可以犯罪,但是一定不能发错,当你能坐稳那个位置的时候,你是不会有感情羁绊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所以庙堂的智慧必然是最高阶的。

2-投资智慧,是审时度势,看的是长远的眼光。

从古至今,中国人都不缺投资智慧,比如吕不韦的奇货可居,比如吕公根据相面,就对刘邦的“原始股”投入。

如果说吕不韦是从商人的角度看到了嬴子楚的价值,并通过一些列的微操作,帮助赢子楚取得秦国君位。而在这一些列的操作中,吕不韦始终是操盘手的角色,而赢子楚也出色完成了每个步骤。

那么吕公对刘邦的投资,不光是出人(吕泽,吕释之)出钱,甚至还直接把女儿嫁给了刘邦,基本上就是梭哈,压上所有筹码了。

不光是政治上的投资投机,还包括经济上的。《史记》中早有《货殖列传》。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古人是懂投资的!

3-衙门智慧,看的更多的是人情世故和关系。

这里的衙门一定和庙堂区分开,庙堂是上层的衙门,衙门是基层的庙堂。

衙门对庙堂,既是依附关系,又是独立的系统,实力决定一切。

在庙堂中,父子可以反目,兄弟可以为敌仇;而衙门中更多是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

而衙门智慧体现最多的就是中国的市县,可以这么说,任何县城都是一个江湖,充满着衙门智慧,充斥着人情世故,迎来送往,礼尚往来。

是彼此的互相利用,是盘根错节,是眼下实际利益的最直接交换。

4-江湖智慧则很简单,弱肉强食,靠实力讲话 。

就像《水浒传》中一样,什么是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也就是拳脚,十八般兵刃,比如行者武松,比如小霸王周通。第二种是软实力,是义薄云天,是江湖好汉的名声,比如宋江的及时雨,比如柴大官人。

江湖生存法则在于要么你拳头硬,别人不能欺负你,最具代表的就是武松。要么是你的名声大,谁都会给你三分薄面,比如宋江。大到矮脚虎王英听到宋江大名会立刻松绑叩拜。

因为人在江湖,但更要讲究仁义礼智信,这是行走江湖的通行证。而且甚至比衙门更讲究规则,因为你不讲究规则,就彻底失去了软实力,在江湖的名声也就臭了,谁见到你都可以干掉你,而没有任何道德负担。

在江湖,表面工作比衙门和庙堂更实在,所以屠狗多是仗义辈。

5-书生智慧,是上下尊卑,看重的是道德和礼教。

什么是道德,忠勇仁义,什么是礼教,上下尊卑。

这是无论哪种层级都想维护,就算背地里不遵守,明面上也要做出三分样子。因为道德才会安稳,因为礼教才会有秩序。有了安稳和秩序,自然就天下太平。

这是成本最低的手段。

但是问题在于,用这种只会对待普通人才会有效。用这种方式对待聪明人,他只会觉得你在把他当做傻子,结果必定其心必异。

而且用这种智慧做事,只能维系表面的和谐和稳定,时间一久注定举步维艰,一事无成。

这就是海瑞为什么只能留下「海青天」美名而无其他建树的原因。

更不要用这种方式对待极端的人,当他看穿你的虚伪后,也必定是第一个造反的人。

老百姓最喜欢书生智慧,追求衙门和庙堂,难免驰骋江湖;

中央最擅长庙堂智慧,但是需要书生和衙门,最不喜欢投机;

地方专注于衙门智慧,总想进一步入庙堂,有割舍不了江湖;

私营企业为代表的体制外倾向于江湖智慧,总以为可以登堂入室,但是在庙堂下才知道自己的渺小;

而古代大地主,现在的大资产阶级更崇尚投资智慧,不屑衙门,却想绑架庙堂,最终必然是书生口诛笔伐的对象。

二.五种智慧的生勀原理
这五种智慧中,没有绝对的高低,而且存在相生相勀的关系。

比如庙堂智慧必定要通过书生智慧来统治,当王朝走到末期,人民不堪重负时,书生智慧必然失效,于是生出江湖智慧的弱肉强食。在经历江湖的拼杀后,最后会演化为衙门智慧,因为靠江湖规则的成本太高。而江湖中软实力,就是会进化为衙门智慧,毕竟人情世故处理事情,要比打打杀杀更文明,成本更低。

而衙门智慧要想进一步进阶,必须懂得投资智慧,通过投资智慧才能完成进入庙堂的终极目标,实现利益绑定。

这是王朝发展的不同阶段,更是一个人进阶的不同阶段。

当然有相生就有相勀原理:

衙门智慧相勀庙堂的原因在于,他取代的是庙堂的最高分配权,也就是把属于庙堂的分配权力直接基层变现,在衙门的范围内,从执行者越级成为最高统治者,即古代常说的山高皇帝远,这是衙门对庙堂的侵蚀。

同样书生智慧对于衙门智慧也是相勀,因为衙门看中人情世故,看的是关系,是想直接权力变现,而书生智慧更看重是规则和秩序,这更是天然的对立,所以书生智慧对于衙门智慧更多是制约。

江湖智慧勀投资智慧,这不难理解,投资智慧一定是只能在规则内进行,而江湖能对内部人讲究全套他们认为的规则就不错了,怎么会跟所有人都讲规则?尤其是对投资智慧的勀制,更是光脚不怕穿鞋的。

同样,投资智慧勀书生智慧,投资智慧虽然是规则内,但是一定不是循规蹈矩,不是一步一个脚印,而是能一步登天,自然就会呈现诸多所谓的不公。

庙堂智慧对于江湖智慧的勀制就不用多说了,庙堂需要的是顺,江湖做的是反。

这其中最大的矛盾集中就在庙堂和衙门,可以这么说自秦以后,中国古代的政治矛盾就是庙堂和衙门之间的矛盾,包括:

1-资源倾斜矛盾

2-利益分配矛盾

3-责任承担矛盾

4-政策执行矛盾。

因为利益并不完全相同,很多政策从庙堂制定到衙门执行就会完全走样。而衙门既惧怕其生杀允夺权力,又阴奉阳违把责任撇干净。衙门是具体执行者,庙堂担心其上下其手,欺上瞒下,把庙堂当招牌。

就像当下房地产,因为土地财政收益归地方政府(衙门),但是贷款和各种金融风险的承担者是银行,是中央(庙堂)。

所以当庙堂看到风险不断积累时,一定需要把中小房企排除出去,化解风险。由央企占据主导,现在来说就是租赁市场。

统一才好管控,垄断才好盈利!

庙堂需要的通过利益分配来控制衙门,而衙门却想直接自己变现,那么庙堂者就必然成为衙门高举的大旗,这也是庙堂最不能容忍的。

打着我的名义捞自己的好处,我还要给你撑门面,利益是你的,我却要承担责任和风险,出了事我还要给你擦屁股给你当挡箭牌,长此以往,庙堂怎么会容忍?

而庙堂和江湖的矛盾在于,庙堂更希望可以千秋万代,可江湖可不管你洪水滔天,江湖冲击的是庙堂的基石。所以庙堂是绝对不可能救当下江湖中的民营房企的。

现在的房地产就好比一个渣男,曾经花言巧语骗你带着家产和他私奔,然后说会给你想要的生活,带你住豪宅开豪车,还帮你照顾孩子,照顾你的家人。有一天你发现,他用你给他的家产发财致富后就把财产都转移到了国外,你住的豪宅变卖了,你的豪车也变卖了。然后他还跟你说他是爱你的,只是暂时遇到了困难,而且现在自己真的没钱了,让你再帮他一次?

对于渣男的PUA,只要不是恋爱脑的人,都知道怎么办。

三.你到底是孔乙己,宋江,还是范进?
首先,大多数人都不是范进,范进中举后就拥有了做官的前提条件,就是庙堂需要团结的“自己人”,就是衙门的利益共同体。

成功考公上岸的人才是范进,因为他进入到了公共资源的初次利益分配的系统中,成为了“自己人”。

可以这么说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处境有非常清晰的认知,用上岸这个词形容考公成功,极其恰当贴切,毕竟自古以来老百姓都是生存在水深火热之中。

当然上岸可以隔岸观火甚至煽风点火,也可以救民于水火,这是个人的追求,可惜....。

对于古代中央集权的帝国时代统治者来说,民虽有士农工商,但是根据与自己的关系划分,无非就是自己人-依附者-边缘者三者而已。

大多数读书人,不过是孔乙己和宋江。宋江虽然没有进入体制内,没有真正拥有权力,这点他自己非常清楚。但是他可以依靠这套系统赚钱,他是依附者。可以这么说宋江绝对是衙门智慧的集大成者。

孔乙己才是最边缘者,他连这套系统都无法依靠,不光没有完成阶层跨越,还无法回去原本的阶层,注定成为那只流浪狗。

宋江的悲哀在于,只能通过赚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和存在。但是永远无法跨越这一步,虽然近在咫尺,但远在天涯,从制度上就已经注定了。

他的终极追求:庙堂,在他的心中是神圣的,是无暇的,不容玷污的。宋朝的官家对于宋江来说就是神明,帝国出现腐败不堪,甚至可以不是神明的错,而是奸臣乌云蔽日,所以他也只敢替天行道。

但是在高俅,蔡太师这些人的眼里,皇帝不过是可以蒙蔽,为自己敛财打掩护的上级,是自己耀武扬威的后台,是自己贪污腐败的靠山。

那些书生智慧中的道德,秩序更可以随意踩在脚下;那些江湖手段更是无所不用其极,而身居高位者所用之人无不过是府中奶公,虞侯等。这些人上上下下不过是成功的投机分子。

宋江对于这套系统是充满畏惧的,是充满期待的,是充满向往的。

但自己心心向往的职位,别人触手可得。自己一心想施展抱负的地方,净是蝇营狗苟。

对宋江而言,真杀人诛心!

相信在社会浸淫多年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自行体会。

所以我反复说:只要你的条件允许,一定要从公,进入体制内。

其实大多数人都不如宋江,宋江至少是系统的依附者,但是大多数人是边缘者。所以对大部分人来说能成为依附者就足以呼风唤雨,就足以衣食无忧了。

有人会讲宋江是押司,至少相当于县里的两办主任,职位应该很高才是。

对于宋江的押司,武松的都头这样的职位,一定不是看他的工作内容,你要放在当时的环境中来看。在古代这些职位都是“吏”,或者称为皂吏。

什么是皂吏?明确讲就是贱民,古人看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易损伤。而这些皂吏做的就是冲在最前面的活,就是不能管身体的工作。

押司不是两办主任,都头更不是警察局长。通判才是!就是那个告发宋江的“黄文炳”的职位,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大文豪苏轼也曾经做过杭州通判。

而作为体制内的基层官员,通判不光享有政治上的高待遇,工资也有正俸,加俸,职田。也就是上文所说的,有系统内利益的分配权。即政治,经济,社会地位。

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双轨制不是现在的独创,而是具有悠久的传统和实践经验!而这实践经验可以最大程度保障系统的稳定性。

所以宋江心心所念的是报效朝廷,是光宗耀祖,是成为庙堂中人!

这是梁山真正的流氓者比如晁盖,比如三阮,武松等人无法体会的,而读书人如吴用是彻底看不到希望彻底绝望,朱武是因为官司而走到了反面。

如果把这个系统看做是过年吃年肉的话,身处庙堂的人就是杀猪和分猪肉的人,县令通判这些基层官员就是吃猪肉的人。宋江是见过猪跑,见过吃猪肉,而且吃过一半猪肉的人。

但是,宋江的目标不是看吃猪肉的人赏赐自己两块肥肉,而是自己堂堂正正吃猪肉。

毕竟,谁不想吃猪肉呢?

范进中举就是拥有了吃猪肉权力的人,孔乙己最多是见过猪跑的人。

当下的很多人,都是见过猪跑的,也知道怎么吃猪肉,想吃但是吃不到,所以你只是宋江和孔乙己而已。

当然对于很多有理想的人来说,这么讲有些悲观或者说太现实了。

但是并不矛盾,如果你真的有理想,不应该抵触这个系统和方式,而应该通过这种制度成为分猪肉的人,然后成为制定分配猪肉规则的人,让猪肉走进千家万户。

而不是嗤之以鼻,否则你都无法进入内部,还谈什么理想?

只怕大多数的人,路走的太久了,也就忘记了来时的路。

宋江刚开始也是理想主义者,他本来是想成为其中的一员的,我相信他最初是考过科举的,只是能力有限。

在成为吏后也就注定了在主流秩序中的失败(庙堂规定成为吏是无法再做官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比古代好很多)。

但是内心的羞耻感,让他无法彻底堕落成为土匪,所以宋江上梁山的过程是最复杂的。哪怕是带着枷锁和兄弟们喝酒,他也不愿意摘掉,这是他内心最后的挣扎和希望,也就是书生智慧中的理想主义作祟。

但是在黄文炳告发后,他装疯卖傻吃屎也未能逃过一劫时,他彻底崩溃了,承认了自己题反诗。

如果说杀阎婆惜是杀死了作为小吏的宋江,还是属于激情犯罪;那么这一顿大刑伺候彻,让他看到了自己曾经梦想成为的人原来是如此的肮脏,卑鄙,不堪。在这一瞬间杀死了那个作为读书人的宋江(只是终究不彻底,他还抱着一丝希望。)

至此,宋江的悲剧,就是古代无数读书人的悲剧,以古鉴今,当下大多数人也注定会在这夹缝中抑郁而不得志。

从理想照进现实的希望,到现实照进理想的失望,再到见识现实中那些你想不堪的绝望。

当然等到宋江讨伐方腊而立功加官进爵后,看到那些庙堂中人原来不如江湖义气,不知道作何感想?但是从他对李逵的态度来看,我想他应该没有后悔,因为他只是那个在酒后发发牢骚,注定是只能“敢笑黄巢不丈夫”的贼配军。

这不光是宋江的现状,好像也是很多人的现状。

三.宋江的绝望·科举才是通行证
不同的段位有不同的规则,你要做的是适应规则,而不是叛逆规则。

就像庙堂不是和你讲究道德,秩序的,不是讲究义气的,也不是讲究人情世故的,更不是和你谈什么投资回报的,而是讲究权衡和利益的。可以父子反目,兄弟为仇。比如七国之乱,玄武门之变,比如靖难之变,九子夺嫡等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时候,怎么能妇人之仁?

政治家是不能犯错的,可惜宋江不懂。

你达不到这种智慧,自然你的进步之路也就停留在属于你的阶段。

大多数人都是宋江,是孔乙己,读过书但是没有功名,注定只能依附。只不过宋江知道怎么吃猪肉,他见过猪跑,也吃过县公给的二两猪肉,孔乙己更可怜,见过别人吃,但是自己味都没闻过。

那么宋江为什么绝望?是宋江们在三四十岁的时候就看到的六十岁的光景,我相信以后或者现在你也会看到:1-看到或者达到人生的天花板,虽然不缺钱,但是在事业上已无法再进一步,想想《人民的民义》中的孙连城。2-主流秩序内的或者说理想内失败,通过别的方式打发自己。孙连城是看星星,宋江是舞枪弄棒,结交江湖好友,还有就是钓鱼盘串。3-朋友不少,但是真正懂你的人不多。一起吃喝玩乐的人很多,但是精神上的朋友没有。4-看到那些能力不如你的人,但是比你更有资源,所以混的比你还好,彻底绝望,也注定会走向理想的反面。这就是最后宋江把黄文炳挖心做醒酒汤的原因,他想看看到底自己理想成为的人是什么狼心狗肺。刚开始,宋江的反抗方式就是“不走正途”,比如舞枪弄棒,比如不娶妻生子,比如结交江湖好汉,通过这些非正途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一种不满,向上不可求只能向下,宋江的结交好汉可是实实在在的给钱啊。

因为这样才能让他获得一种被需要的满足感。

不过,通过这些方式,你可以一直胜利,但是你最终的结果却是注定的失败,无数次的小胜也不能汇聚成决定性的胜利。就像你升迁无望,天天盘串钓鱼,能得到钓鱼的满足,盘串的满足,但是得不到自己理想的满足。

这是两个维度的事情,就像有人失恋了就立刻开始新的感情来填补那份感情的空缺。

这才是宋江们内心深度恐惧的根源,更是宋江不可能抗争到底的根本原因:

得到了吗?得到了,但是又好像没有完全得到;拥有了吗?拥有了但是又好像没有完全拥有。。

这种恐惧来自社会的符号,是那个时代给他贴上的标签。

当下,很多年轻人不也是如此吗?

“大学生”这三个字注定会成为时代之殇。

四.古代科举可不是人人都能享受的高等教育
在这里一定要明白一件事,古代的科举和现在的高考不是一回事。

古代科举=高考教育制度+考公。

我们的教科书中讲是科举制度打通了阶层,让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可能。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后面的一句是: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而且这首诗是北宋汪洙,科举制度是隋唐就确定的,更早可追溯到隋之前的北周,但是为什么直到北宋才能真正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以唐朝为例,大唐虽然是科举取士,但是崔卢郑王四大家族为代表的的二十八世家大族却占了全国官吏的80%以上,哪怕是安史之乱的最乱之时也占到了60%左右。

这是典型的二八定律。

因为唐朝虽是科举取士,但是全国最顶尖的学府是六学二馆,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隶属国子监,二管指弘文馆,崇文馆。而国子学就规定必须是三品以上官员子孙才可入学,其他国子监学馆也必须是八品以上官员子孙方可入学。我们大名鼎鼎的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所讲的“江州司马青衫湿”,这里的江州司马是九品。

而崇文馆和弘文馆的门槛更高,必须皇亲国戚以及宰相级别的大臣的子弟才可入学。

所以就算科举制度设立之初,本来是为寒门打通一条通道,缓解阶级矛盾。但是这些老世家大族依然可以通过强大的资源形成教育垄断。对于他们来说卧榻之侧其容他人酣睡?

想想为什么国家要减负?如果不减负必然结果就是和韩国一样,通过经济优势形成教育优势,然后是高考优势,工作优势,最终就是人生优势。那么今天的高考制度都会成为隋唐科举制度建立之初的翻版。

在我看来这是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宿命,中日韩都是儒家功利性教育的典范,学而优则仕。所以才会是全球最卷最累的国家,也注定是幸福感比较弱的国家。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唐朝的科举制度,想参加考试必须有官员的推荐,很像现在米国很多大学的推荐制度。既然是推荐,你如果是官员,你会推荐谁呢?试想农家寒门怎么可能有机会。

所以大唐第一才子诗仙李太白,也必须以入赘许家的方式才能获得推荐。李白的诗浪漫至极,是盛唐之光,但是他本人的际遇,不光不浪漫,细想之下尽是苦楚!而历史中所有的盛世对于底层老百姓来说,最多就是食有三餐,仅此而已。

想想如此,不光是终唐一朝,占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是注定不可能有机会翻身。因为阶层是完全固化的,而位子就那么多。

不过讽刺的是,后人也想到了一个方法就是加几把椅子的智慧。

还好唐朝灭亡了,从安史之乱开始,到黄巢起义,再到朱温开启五代十国时代,彻底消灭自秦汉以来的所有世家门阀。

才有了宋朝之后: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局面,才有了: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五.天下寒门读书人最该感谢的猛人·天降黄巢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看到这首诗的名字你就知道背景了。然纵观历史,所有的农民起义中,汉高祖刘邦,猛人黄巢,明太祖朱元璋,这三位是最有划时代意义的。

汉高祖刘邦彻底终结了贵族封建制度,把秦朝的郡县制度执行了下来(虽然刚开始是郡国并行制度)。历史的长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弯:从诸侯贵族封建制拐向了中央集权的帝国制,一直延续至今。

明太祖朱元璋的最大贡献在于恢复了汉室江山,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最早喊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不是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而是朱元璋。

黄巢作为农民起义军领袖自然有他的历史局限,也有他性格上的弱点,甚至残暴。但是他做的一件事,改写了历史,也让历史的长河在唐朝末年再次拐了一个大弯。

黄巢在攻入长安后,凡三品以上官职的世家大族以及宗室尽数斩杀,死者凡八万余人。以至于到了“天街踏遍公卿骨,内库烧为锦绣灰”的地步。

或许只有鲜血和刀光的碰撞,才能洗去统治者贪婪的底色,才能敢教日月换新天吧。

当然这里不是鼓励杀戮,更不是讲黄巢多么值得推崇。他做这件事也纯属发泄私愤,但他确实改变了历史的方向。

自此之后世家大族走向没落,才有了“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局面。

是世家大族怕了,妥协了吗?

并不是!

而是“其书散佚,其学不传”,是真正的被杀干净了,导致漏网之鱼无法再通过家谱找证明自己的家传。

随着世家大族的灭亡,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才能真正实行。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经济上逐渐独立,寒门登场!

不破则不立,只是破的代价一定不是请客吃饭,而是刀光血影!

六.失败是梁山的必然·没吃过猪肉
时间来到宋朝,我们再回到宋江身上。

如果说宋江作为押司时的反抗,注定是失败的,是因为他背负着社会加诸的标签和符号。

那么在江湖中是孝义黑三郎就是非常成功的,因为他不用在背负什么,而且在很多老百姓眼里,他就是郓城县的半边天。

可是最终还是成为了匪,注定是失败的造反者。

为什么说他的失败是注定的宿命?

可以想想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很多,从陈胜吴广,到刘邦,到黄巢,到宋江方腊,到朱元璋,陈友谅,到李自成,高迎祥,再到太平天国。

但是,只有刘邦和朱元璋真正成功了。

刘邦的核心班子是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这三个人就是一个国家的种子,是一个国家的雏形,这粒种子足以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一个宰相负责管理和后勤,一个是军师负责战略和谋略,一个是大将军独当一面,负责执行。

萧何是曾经体制内的人是重点培养对象,张良是五世相韩,是吃过猪肉甚至杀过猪分过猪肉的人,韩信能在那个知识垄断的时代学习兵法也一定不是农民等社会边缘者。

朱元璋的核心班子是李善长,刘伯温常遇春徐达。李善长是读书人,而且在当地很有名望,精通法家那一套,是见过猪跑知道怎么吃猪肉的人,刘伯温中过进士做过官,是吃过猪肉的也知道如何分猪肉的,常遇春和徐达都是自幼习武。所以在朱元璋的班子中,至少一个半是吃过猪肉,和分过猪肉的。

所以历史上大多数的王朝开创者都是身处庙堂者,无论三国,还是晋,还是隋唐,还是宋。

而宋江,黄巢,李自成,高迎祥,洪秀全,陈胜吴广等他们的班子中有什么人?拿什么胜利?

历史上农民起义三板斧:聚众造反,中途享受,终归覆灭。

就像一个创业公司,三个人全部是没当过领导,更没有管理经验,不知道怎么管理控制成本,不知道方向在哪里,更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这样的创业公司能成功吗?

你连猪跑都没见过,还谈什么怎么分猪肉?不知道怎么分猪肉怎么团结更多的人巩固果实?所以历史上大多数的农民起义都是炮灰而已,比如三国前期的黄巾军,比如西汉末年的赤眉军,再比如隋末,比如明末。(这其中只有南宋是个例外,也是最可惜的存在,亡于外族。)

所以宋江的招安政策,不光是他目光短浅,而且他也已经看透了。

这些人除去后来被打败而投降的武将,文臣只有吴用朱武,然后就是宋江这个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的刀笔小吏,最多见过猪跑,没有一个是真正吃过猪肉的。

管理的本质就是输出秩序,无论是管民还是管军,还是将将。前提是你要知道这秩序是怎么回事。

宋江的妥协是必然的,这种除了他看透以上这点外,还在于他性格是一个把希望寄托在书生智慧,甚至把书生智慧当做庙堂智慧的书生,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

教员曾经说过宋江的革命是不彻底的,原因就在于此!

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人的手上,到最后你能得到的一定只有受伤!这世界上只有自己能说话算数的事才是有把握的事。

无论是古代的革命还是管理企业的事业上,这句话都具有现实意义,多读几遍,记住他。

所以黄巢的失败是最可惜的,他本来是有机会的。

第一步的“破”是彻底的,很成功,但是第二步“立”完全失败,他的团队中缺乏至少一个吃过猪肉,甚至杀过猪的人。

本质就是不知道如何分猪肉,更不知道如何团结那些见过猪跑,吃过猪肉的人,更谈不上伟人的“统一战线”了。

否则士绅可以提前一百年登场,历史发展也应该提前将近一百年。可是,唐朝的气数未尽,命不该绝,也是黄巢的命不当立。

七.秩序的漏洞
宋江在押司位置上的如鱼得水,到宋江起义的注定失败。你就知道古代这套系统的最大漏洞是什么?

就像前文说的五种智慧,江湖智慧进阶就是衙门智慧,从实力说话高成本的打打杀杀,到人情世故,靠关系和利益输送。再通过衙门智慧的投机投资,达到庙堂智慧的利益至上。

根据相生相勀,衙门智慧是对于庙堂智慧的勀制作用。

这种勀制关系,很多人想不到。

庙堂的优势在于以分配权为主的生杀允夺,即皇上对所有资源拥有绝对的所有权和分配权,然后通过这种分配权来平衡利益,笼络人心,最重要的是让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是让天下见过猪跑,吃过猪肉的人能够安分守己。

这本质就是庙堂和书生的利益交换。

而衙门就是这系统漏洞的关节:在基层完成了利益的截胡,直接进行了公权力的变现。这是第一处漏洞,而监督权是自上而下的,更导致了漏洞的不断扩大。

所以衙门对于庙堂来说,等于挖墙脚。本来好人是我来做的,结果成了坏人,而庙堂也成为了衙门揽财的工具,手段包括但不局限于扯大旗,巧立名目,横征暴敛等。

也就是有人经常说的:上面的经是好经,只是被下面的歪嘴和尚念歪了。

而庙堂的任何政策又都需要衙门的人来执行,这就导致在基层存在了权力的真空。为什么古代皇权不下县?不光是一种鞭长莫及的无可奈何,更是因为庙堂对衙门的让利。让人干活至少先让吃饱饭,不然谁还替你卖命?

只要人性的欲望还在,这个漏洞就会一直存在,只要监督机制不变,这个漏洞永远不可能补全。

这种漏洞直接体现还包括精简陷阱(也就是越是精简机构越是人员浮肿),以及减负悖论(即越是减负,底层的负担越重)。

即: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如果处理不好这种关系,就极其容易出现李自成这样的脱缰野马,李自成就是从这套系统的依附者(驿卒)彻底沦为边缘者(裁撤失业),我称之为边缘者集体生存陷阱。

即处于边缘者通过自身最大努力无法满足生存的最基本需求,必定会完成从民到“匪”的转变,而当大多数人都无法生存时,也就进入全民为“匪”的阶段。毕竟,天下何人不通共?这是第二处漏洞。

第一处漏洞的解决方案在于博弈,无非是在让利和反腐来会切换,进行服从性测验,第二处漏洞,无解。在古代只有一种方法就是:重启!在西方还有一种方法称之为:高福利社会!

八.漏洞的修复
农民起义失败的宿命还在于历史上各个王朝的发展就是不断修补漏洞的历程:

即不断中央集权,不断提高读书人地位,生产资料(土地)全民化的过程。

比如汉朝的推恩令修补(秦之前)分封建国容易互相攻伐而做大,威胁天子的漏洞。

九品中正制度修补的是(汉朝)寒门进阶困难的漏洞。

隋唐的科举制度是修补的是(汉晋时期)士族垄断官职(土地)的漏洞。

宋朝的厢禁军制度修补的是(唐朝)节度使尾大不掉的漏洞。

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修补的是相权权势过大,容易出现权臣篡权的漏洞。

这里一定要明白:自秦全面推广郡县制开始开始我们就不再是封建制国家,而是中央集权的帝国制国家。

但是所有漏洞修补都不包括修补第二种漏洞,因为所有矛盾都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是庙堂和衙门的博弈,刻意回避第二种漏洞。

而修补漏洞的结果也只是把足够优秀的人吸引进入系统中,结果就是对立依然存在。纵观五千年也仅仅只有那么几十年是修复了第二处漏洞。

在古代的生产力可以说是固定的情况下,所有矛盾最终其实都是对于粮食的分配权的矛盾。所以随着特权阶层的臃肿化必然会导致下层可得到的粮食越少,再加上天灾人祸,当越来越多的人吃饭都吃不饱的时候,就是矛盾集中爆发的时候。即天之罪也。

其实,宋江的宿命不是来自贪婪,也不是冥力,而是社会的符号和标签。而王朝是宿命则来自于人性贪婪和冥力,是经济的周期律的必然结果。

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周期可以通过金融危机来转嫁,让中产及以下成为危机最终的买单人,成为其制度成本的承担者,然后在通过高福利修补第二种漏洞。

然而以土地为最基本生产资料的古代中央集权制帝国来说,矛盾是无法在完成最终转嫁后安全着陆的,于是只能走向灭亡。就像崇祯皇帝面对满朝文武让其拿出银子帮助朝廷度过难关时,响应者寥寥,总计捐出二十万两,而当李自成杀入北京城搜出的财富却高达七千万两。

所以对于处于农业社会的中央集权制的帝国来说,危机注定是无法避免的,这是制度的宿命和必然,是无法修复的漏洞;因为这漏洞来自于人性最深处的贪婪。

而这些饱读圣贤书的士大夫,满口仁义道德的东林党们,终归书生误国。

九.中国人的成功标配·升官发财
如果问一个中国人成功是什么,他想的一定是升官和发财,要钱有钱,要权有权。然后在这基础上才是宝马雕车香满路,是豪车豪宅美女。

也就是大家口中的“有出息”。所以升官的目的是发财,发财必须依附官。

如果目标是别的,那一定是理想主义者或者在空门。

古人讲:公人见钱,如蝇子见血。

宋江,高俅本质没有任何不同,都是为了出人头地。

他们都不缺钱,也不爱钱,他们追求的是权力,是跨越阶层,只不过高俅的运气更好,靠踢球踢到了庙堂(学习一门技艺是多么重要)。

这是功利性教育的必然结果,作为比较发达的东亚国家,中日韩的普通老百姓来说,相比较西方注定是迷茫的,悲哀的。

很简单!一个社会的官职固定的,一个社会的财富也是有限的。这就是注定了大多数人会是主流秩序内的失败者。

而最大的问题在于,功利性教育鼓励的是成功,要的是结果。所以当你看清现实或者遭遇失败时,自然会陷入无限的迷茫和自我否定中。这种教育体制下,是不允许失败的。

可以不管过程和手段,结果正确即可,所以人注定在道德和利益中挣扎!

当然,不管这种主流秩序内的失败是因为自身原因还是客观因素,最终都会归咎到客观因素上。

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儒家,一个道家,一个土匪。

儒家是理想,是入世;道家是失败后的灵魂寄托(西方是宗教),是出世,是孙连城的看星星,是很多钓鱼佬的钓鱼消遣。

如果这两者都无法“安心”,就只剩下最后一条路,做土匪!

这在宋江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

十.中国人的“父亲观”
我们的功利性教育是从哪里来的?是父亲。中国古代的父亲不光是指的是自己的亲生父亲,更是师父,领导,君主。

在《水浒传》中正统的父亲,如宋太公,本身是小地主的小康家庭。所以对宋江这个长子的给予的希望一定很大,自然给予的资源倾斜也最大。

希望宋江能够通过科举,进入仕途,让宋江带家庭跨越阶层,光宗耀祖。其实这和当下没有任何区别,也没有本质的不同。所以过了近千年,没有任何变化。

但是与此同时,也给了宋江莫大的压力。

相反史进的父亲史太公给予史进的是快乐教育,不种田随他去,不念书也随他去,想练武随他去,还给他找老师。

所以从性格来说,史进更豁达,更豪气;论武功,史进的功夫虽然不是林冲关胜那样超一流,也是一流水平。

但是,宋太公作为没有见过猪跑吃过猪肉的人,对宋江的教育,能给他提供什么?能告诉他的是什么?与人为善,尽忠职守!但是,懂的人都知道仅靠这些和成功差了十万八千里。

像不像现在很多一代大学生的家庭现状?

不是说之前就进入体制的人都比你优秀,也并非那时他们的爹比现在的爹优秀,而是时代的红利过去后,门槛自然就更高了。

门槛提高要求自然就更高,但是你的家庭能给你的东西并没有提高多少。

也就出现了听爹的教育,大道理都对,但是按照去做的话,现实频频打脸。

现在需要的不是“爹的教育”而是“爹的资源”。

就像哪怕你一个大字不识,也可以跟着朱元璋,跟着刘邦打天下,但是在清朝末期,很多进士都只能是候补知县,没有资源没有银子只能排队。

不是进士水平变低了,相反进士的平均水平一定是提高了。只是门槛变高了。

但是你必须等,必须又跑又送,因为儒家下的读书人只有做官这一条出路。

可能有人会说出身的问题,公平的问题。在我看来,你要的不是绝对公平,而是农民起义的均等。

因为只要存在竞争就存在结果差异,存在结果差异就存在你所讲的不公平。

就像草原上狼吃羊有什么公平可言?所以公平是人类社会发展下,标榜的“梅子”,不是经济规律的产物。能望梅止渴就已经足够,不要老是想着吃掉。

十一.写在最后:
其实,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很多人已经不知道,吃饱饭也才只是近三四十年的事。更是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别人两三百年才走完的路,这是极其伟大的成就;同样也积累别人两三百年才会有的矛盾,这是极其难处理烫手山芋。

就像抗日战争时期用空间换时间一样,现在是用时间换空间,所以这时间内注定是很难熬的,务必做好心理准备。

对于庙堂,之前的手段既然都已失效,必然需要提高一个层次的智慧;对于衙门;就需要顶住更大的压力;对于江湖,自求多福。

对于范进如果观念不变,可能变的就是你自己,因为现在庙堂需要你真上。而对于宋江,别人吃肉的时候你跟着喝汤,现在别人喝汤了你也先过几年苦日子,具体多久,不详,反正早晚用得着你。不过如果不老实,结果都是写在面上的。最惨的是孔乙己,高不成低不就,上不去下不来。

而滑落下来的宋江和孔乙己,以及比孔乙己更边缘的人永远都是最危险的存在,因为当儒家不能让其上位,道家不能让其安心的时候,那就真的只剩下了一条路了,就算不是行动上也会是心理上的。

这是时代发展的宿命,也是个人的宿命。

当然我也希望你能跨过那一步,然后柳暗花明!

就算无法越过,我也相信当下的你必定可以撕下这标签,不在背负,不再注目,逍遥又自在。


看到这里,点个赞,谢谢。

赞(65)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12-15 22:53 發表評論
稻上飞黑白猫 [樓主]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2640
威望:423 點
金錢:95 USD
貢獻:42530 點
註冊:2022-04-10

看到这里,点个赞,谢谢。


點評

    TOP Posted: 12-15 22:53 #1樓 引用 | 點評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11-23 05:35